近日,连锁餐饮集团“西贝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。9月10日,罗永浩发博公开吐槽“西贝”,称“几乎全都是预制菜,还那么贵”。11日晚间,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股票配资平台点评,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,同时表示,罗永浩此言对西贝影响很大,将会走法律程序起诉。对此,罗永浩方也不甘示弱,发布10万元悬赏,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“真凭实据”。对于贾国龙的起诉言论,自称“准备好了”。12日上午,罗永浩再次表态,“不反对预制菜,终极诉求只是让消费者获得知情权。”
\n在这一来一往的喊话之间,舆论风波不断升级,也引发公众热议。有网友吐槽“西贝”,“根本没有现做的锅气,主要是还很贵。”也有网友认为,包括西贝在内的很多选址商场的餐饮门店,受到硬件设施限制,不可能现场制作耗时间的大菜,可以理解;还有网友吐槽罗永浩“只敢捡软柿子捏”并质疑其动机。
\n在这场舆论风波中,“西贝”到底冤不冤?我们暂且不表,但预制菜却是实实在在“躺枪”。一边是部分消费者的“抵触”,一边是部分餐饮店的“恐承认”,于是问题来了,预制菜就真的是洪水猛兽吗?
\n说实话,还真不是。
\n如今越来越多餐饮品牌正走向规模化、连锁化,能够实现口味标准统一的预制菜或者中央厨房配菜应运而生,既提高了生产效率,又保证了出品质量,符合餐饮发展的需要,这本无可厚非。而关于什么是预制菜,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规范,国家也早有规定。
\n2024年3月21日,市场监管总局、教育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农业农村部、商务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。就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范围,对预制菜原辅料、预加工工艺等进行了界定,并明确了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、使用预制菜明示等内容。
\n《通知》既为预制菜提供了明确定义范围和文件依据,也为未来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也就是说,就算饭馆里都是预制菜,也不会妨碍消费者吃得放心、吃出美味。与此同时,国家也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,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\n预制菜并不等于劣质菜,也非什么洪水猛兽。正如贾国龙所言,预制菜也分三六九等,分高品质和低品质。其实公众真正在意的,可能并不是那些复杂的定义与概念。一顿饭吃得好不好、舒不舒服,关键还看味道、品质以及价格与服务是否成正比等。到底是不是预制,只要说清楚了,想吃就吃,不想吃的也另有选择,问题不大。
\n只要口味好,干净卫生,预制菜与否不重要,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明白自己究竟吃的什么菜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现如今,人们对于预制菜接受起来,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。这也许涉及到我们对于食物的情感与理智问题,理智上可能预制菜没有太大问题,但情感上我们总还是喜欢现摘现炒的那种“锅气”。但不管怎样,有争议并不可怕,道理总是越辩越明,预制菜也不妨在争议中成长,用规范、卫生、营养、便捷回应消费者期待,抚平消费者焦虑,同时也为自己正名。
\n回过头来,如果这场风波能对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,甚至是相关的规范做出一些贡献,也算是一桩好事。若争论之后只留下一地口水,无情地往预制菜身上泼,那误会就大了。
\n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股票配资平台点评
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